
“塞上新绿洲 ‘湘’约红寺堡”吴忠优质特色农产品暨红寺堡好物推介展销活动在长沙市举办。

红寺堡区黄牛肉产品展示。

杂粮产品展示。

主持人推介红寺堡好物。

工作人员向长沙市民推介雪花滩羊肉产品。

长沙市民购买热情高涨。

“打卡”葡萄酒展示区。
当罗山下的秋风,携着红枸杞的晶莹甜润、滩羊肉的鲜嫩醇厚、葡萄酒的馥郁芬芳,穿越山河湖海,与湘江之畔的氤氲水汽温柔相拥,一场风物与情谊的邂逅,在星城长沙的诗意画卷里悠然铺展。
10月17日至19日,“塞上新绿洲‘湘’约红寺堡”吴忠优质特色农产品暨红寺堡好物推介展销活动在湖南省长沙市举办。这场由吴忠市委、市政府与湖南能源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联合主办,吴忠市红寺堡区委、区政府承办的盛会,让戈壁绿洲的醇厚滋味与三湘大地的烟火气在此交融。
羊肉味美鲜嫩 枸杞美酒甜润
百余款好物让长沙市民“种草”
在龙湖长沙芙蓉天街的农特产品走廊,一场跨越1600公里的“风味之约”热闹上演:文火慢炖数小时的宁夏滩羊肉香气穿堂而过,醇厚的葡萄酒香裹挟着枸杞的清甜,与黄花菜在灯光下泛出的丝绸光泽交织,让长沙市民沉浸式解锁西北风土的独特魅力。
展销区里,100多款红寺堡好物是绝对的“主角”。20家当地农特产品企业的工作人员,用专业知识向市民讲解产品优势。后方物流区里,工人们忙着整理订单、打包发货,形成“推介-体验-成交-发货”的闭环。消费者或当场下单心仪好物,或通过“吴忠优品”小程序线上订购,或扫码添加企业微信留存联系方式,宁夏风味正悄然征服长沙市民的味蕾。
“第二天中午带来的货就卖空了,一共卖了2万多元。大家对古方玫瑰酱八宝茶的热情远超我的预期。”宁夏黄河中药材有限公司工作人员王丽萍眼里是藏不住的笑意。
红寺堡区天源良种羊繁育养殖有限公司试吃台前排起了长队。工作人员柴媛从冷链箱中取出雪花滩羊肉切块,搭配本地红葱、生姜,倒入矿泉水文火慢炖,“这几天光试吃就煮了5大锅,足足60多斤,不管是羊排还是羊腿,尝过的人都夸味美鲜嫩。”
热气腾腾的羊肉汤里,飘着的是滩羊产业标准化发展的底气。近年来,吴忠市立足资源禀赋,以“优品质、延链条”为思路,推动滩羊产业向标准化、高端化、绿色化迈进,让“宁夏滩羊”成为响当当的品质标签。
“从采摘到灌装只要6小时,极速锁鲜不用泡煮,现在买二送一还送小样!”宁夏六月珍珠枸杞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生宝,点开种植基地的视频介绍道:“这是我们的锁鲜枸杞,用先进技术做成的果干,能最大程度保留营养,吃起来也更方便。”话音刚落,一对长沙夫妻当场下单2000余元产品。
近年来,红寺堡区锚定“六新六优六特+N”产业布局,以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业从“保量”向“提质”转型,不仅拿下“全国食品安全示范基地”“中国葡萄酒第一镇”“中国富硒黄花菜明星产区”等荣誉,更让特色产业结出“富民果”:4.6万亩黄花菜年产鲜菜5.74万吨、干菜8400吨,产值达4.56亿元;枸杞、苹果产业产值分别突破5700万元、530万元,经济林总产值攀升至7400万元,多元产业让群众的腰包越来越鼓。
在葡萄酒展区,“千红裕”等品牌葡萄酒的酒瓶上,526枚国际赛事奖牌的印记格外醒目。从茫茫戈壁到4.5万亩葡萄园,红寺堡葡萄酒不仅酿出了醇厚口感,更酿出7亿元综合产值的产业版图。今年,红寺堡区委、区政府再投2000万元,优化产业布局、升级酿造工艺、创新营销模式,打造“葡萄酒+文旅”融合示范带,让“紫色名片”更具竞争力。
从戈壁滩的田间地头,到长沙城的展销展台,红寺堡以“好物”为纽带,用“沉浸式”体验打破地域界限,既让市民尝到了西北风味,更让特色产业找到了新赛道。截至10月19日,这场跨省展销共吸引近万名市民参与,现场零售额突破70万元,与大型企业、院校等达成长期采购订单20余个。
销的是农特产 结的是真情谊
红寺堡与湖南签下“长远订单”
“27载砥砺,犁开戈壁换新天。在2767平方公里的戈壁荒滩上,红寺堡书写了从‘黄沙漫天’到‘绿意盎然’的生态奇迹与脱贫壮歌。”红寺堡区委相关负责人在推介会现场,饱含深情讲述着这片土地作为全国最大易地搬迁移民集中安置区,如何从“不毛之地”蝶变为国家民委“共同现代化试点”的非凡历程,在场宾客无不动容。
本次合作活动创新采用“展示展销+品鉴体验+交流洽谈+商务签约”四位一体模式,搭建起集产品展示、文化传播、商贸合作于一体的综合平台。不同于传统产销对接,平台以“精准”为钥,一头连着红寺堡的生态好物,一头牵着湖南的广阔市场,让塞上农特产品与潇湘消费需求实现深度耦合。
实力从来都是合作的底气。湖南本土企业、机构代表与红寺堡政企负责人围坐畅谈,供应链优化的细节、品牌共建的思路、市场拓展的路径,在面对面的交流中逐渐清晰。
红寺堡区带来的翔实政策解读、优越投资环境介绍与清晰项目规划,将戈壁热土的发展机遇具象化;湖南企业则以敏锐的市场视角,探寻着与这片土地的合作可能,14家湖南企事业单位成功与红寺堡区签下产销合作协议。
与此同时,“宁品入湘·红寺堡好物馆”在湖南省优质农产品产销对接综合服务中心正式挂牌,推动两地农特产品合作迈入常态化阶段。运营方负责人表示,“我们将通过常态化展销、线上线下联动,让潇湘百姓在家门口就能品味塞上江南的独特风味,把红寺堡的‘生态馈赠’变成触手可及的日常。”
“多亏政府搭台,我们西北小城的农产品,才能走到更远的市场。”王生宝道出了红寺堡区特色产业“走出去”的关键。
据了解,此次推介活动是今年红寺堡区农特产品“走出去”的第3场,遵循“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消费者参与”原则,当地主要领导紧抓消费节点举办优质农特产品展销,不仅带去了来自西北的优质农产品,更搭建起与福建泉州、北京、湖南等地产销对接、协作共赢的新桥梁,让情谊在舌尖的碰撞中愈发深厚,让乡土好物走向广阔市场。
让好物走出去 好项目落下来
“销招一体”叩开招商大门
“展销热”与“项目火”交相辉映。展销活动“圈粉”长沙市民的同时,红寺堡区委主要负责人带队的小分队正与企业深入洽谈。
锚定“项目落地即加速”,小分队回访了在红寺堡投资企业隆基绿能和湖南金硅,与企业负责人逐项敲定建设进度、产能规模,以“点对点”服务确保项目早投产、早见效;奔赴湖南祁东对接雁隆食品,双方就黄花菜深加工项目达成共识,企业明确10月底前赴红寺堡实地洽谈,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按下“快进键”。
在浙江德清考察云创智行环卫车智造项目时,积极响应企业探索西北应用场景的意向,诚挚邀请企业前来考察合作,为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拓展新空间。
让好物走出去,好项目落下来。红寺堡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统筹“两化一振兴”、打赢稳增长促发展“六场硬仗”的核心抓手,紧扣自治区“六新六特六优+N”产业体系,以“咬定目标不放松”的韧劲攻坚产业发展。创新“商农文旅融合招商”模式,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带队外出推介,同步开展3场农特产品展销,“招商引项目+展销树品牌”双向赋能,既引来产业“活水”,又擦亮了产品名片。
立足区域优势,红寺堡精准锁定低空经济、装备制造、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重点领域,党政“一把手”亲自带动,招商小分队主动出击,先后赴北京、江苏、浙江、四川、福建、江西、陕西、湖南等地开展招商引资活动14(批)次,每一次出发都带着“补短板、强优势”的诚意,每一场洽谈都聚焦“建链条、兴产业”的目标。
“我们将牢牢把握‘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方向,扎实推进特色产业‘产加销’一体化,让更多红寺堡好物走得更远。”红寺堡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红寺堡区还将通过补齐初加工短板提品质、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带动、打造优质品牌拓市场,让“展销”热度持续升温,让“招商”成果加速转化,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书写更精彩的篇章。(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李良 文图)